時間: 2016-09-21 13:26:25 來源: 恒高官方網站
高中化學被大多數學生認為是理科中最難學的,它既需要理科思辨,也需要文科記憶,好像難以領會其學習的要領和方法,成了大多數學生心中無法言語的傷痛。其實不然,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有其學習的技巧,只要掌握住了方法一定會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
1.心理上要悅納化學,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化學成績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艱難探索而不覺其苦、反以為樂。只有愛上化學了才能甘愿為化學而付出?;瘜W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化學無處不在,化學與我們如影隨行。例如:可樂中的勒夏特列原理、洗衣粉中的相似相溶、西紅柿蛋湯中的萃取、油條和滅火器中的鹽類水解、饅頭和面包中的碳酸氫鈉分解、菠菜和豆腐一起煮火鍋易形成草酸鈣結石、可樂中磷酸對人體骨鈣和血鈣平衡的破壞……
所以我們化學的學習要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樹立化學學習的興趣,切實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提高我們生活的質量和品位。
2.落實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高考化學勝券在握的保證
有同學一味鉆研化學難題,好像只有攻克了化學難題才能拿高分,對化學基礎題尤其課本上基本知識點不屑一顧,這種做法無異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得不償失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化學基礎知識沒有打牢固,得到的空中樓閣似的化學高樓不也是風雨飄搖么。
恒高某個校區有個市重點中學的學生,在我班上上了幾節化學課就沒有繼續上了,后來我從前臺那了解到了退班原因,這個學生覺得化學講的不夠超級難,說沒有數學老師講的那么無敵難,數學都講到自招難度了。聽到這個答復我也是醉了,驚訝得寶寶半天說不出話來,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拒絕的,其實我化學是講到高考難度的,我就真搞不懂這個同學怎么想的,化學和數學不一樣啊,數學高考可能會難到沒有節操,曾經數學出現過150分試卷平均分只有八十幾分的情況,化學一直都比較穩定,均分在100左右徘徊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年2016高考結束后,我從前臺打聽到他化學高考也就一百零幾分的,我只能給這位同學一個大寫的心疼。2016年高考化學試題基本都是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難度比前幾年都簡單的甩出幾條街了,這可能就是以后化學高考的難度趨勢了。2017年高考開始化學只有100分了,更加不會太難了。
其實,高考中化學基礎題、中檔題、難題的比例大致為3:5:2,高考以中檔題為主。從這幾年高考化學試題來看都是非常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考查,很多同學高三復習時做了很多難題,結果高考考基礎題反而不適應而漏洞百出。化學課本是依據教學大綱系統地闡述化學內容的教學用書,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我們應該把課本中的重要的反應、結論和規律弄懂吃透,爭取能會一題、懂一類、通一片。
3.重視化學實驗是高考化學成敗的關鍵
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沒有實驗,化學只能在空洞理論的墳墓中穿梭是非??植赖摹8呖蓟瘜W中越來越重視實驗的考查,2017年開始的高考化學100分總分中占15分,可謂“得實驗者得化學”。我們要在理解課本基本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基本實驗裝置(如常見反應裝置、防倒吸、測量氣體體積等)的用途、常見離子的檢驗和判斷、定量實驗(質量法、氣體體積法、滴定法)、物質分離與提純的十幾種方法(過濾、結晶、萃取和分液、蒸餾、洗滌、控制pH值選擇性除去雜質金屬離子……)、實驗方案的優化設計、防干擾與殘留、工業流程圖等。這幾年的實驗大題都是來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思維是實驗的核心,所以化學實驗思維能力是高考化學實驗考查的內核。
4.掌握化學內在的邏輯思維和規律是高考化學成功的途徑
近代化學的發展雖然才二百來年(從1803年道爾頓創立原子論開始)遠沒有數學和物理歷史悠久,很多化學理論還不成熟和完善,沒有包羅萬象的化學規律,給人的感覺有點凌亂。但化學也有一些它自身的學習邏輯,比如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其存在、保存、檢驗、制法、用途。宏觀看現象,微觀想結構(化學鍵、核外電子排布),用符號(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和曲線(圖像)表征,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重表征是化學學習的基本方式?;瘜W中特有的元素周期律、官能團、列夏特勒原理、守恒思想、終態思想等,再借助數學上的極值思想、區間討論法都給化學增添了幾分變幻莫測的厚重感。平時我們要善于積累這些解題的經驗和技巧,只有厚積而薄發才能在高考時有所建樹。
5.建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考出佳績的基石
⑴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上課的聽課效率,還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F在高考題中經常會出現很多前沿的新情景、新信息,如果平時注重了自學能力的培養,高考時就能輕車熟路有的放矢。預習時應對教材內容認真研讀,理解每一句話的內涵和外延,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老師講解,預習完成后可通過課后習題來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
⑵認真聽講的習慣
上課時,老師會根據考綱、課標中的要求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因此,只有緊跟老師的節奏,才不會出現知識點的遺漏,完成課外練習才能得心應手。很多學生由于每天作業做到太遲或玩游戲睡的太晚,第二天上課老是打瞌睡,錯失了老師講的重點內容,課后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重新彌補起來,這樣長此以往只能在學渣的道路上步履維艱了。向課堂的40分鐘要效率是學霸們的共同特質。
⑶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多思”就是思考剛學的新知識與已學舊知識之間有沒有什么區別與聯系、思考問題的來龍去脈?!吧茊枴辈粌H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詢問,這樣才能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敢于挑戰權威,要做到絕不輕易放過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勤向別人求教的習慣。
⑷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還要動筆做一些簡單的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或筆記上勾畫重要內容,課下再去歸納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⑸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后不要急于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教材內容、筆記進行認真的復習、記憶、鞏固。可借鑒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說明,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心理學研究證明,20分鐘后,42%的記憶內容被遺忘掉,58%被記住;1小時后,56%被遺忘掉,44%被記??;1天后,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1周后,77%被遺忘掉,23%被記??;1個月后,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為了防止遺忘,有人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總結了一套周期記憶法,主要是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周期性的重復記憶,以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第一個記憶周期是5分鐘、第二個記憶周期是30分鐘、第三個記憶周期是12小時、第四個記憶周期是1天、第五個記憶周期是2天、第六個記憶周期是4天、第七個記憶周期是7天、第八個記憶周期是15天。
⑹階段復習的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需要對一個專題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形成知識結構網絡,使知識系統化,以便融會貫通的應用知識。比如學習完鐵以后,可以把重要的含鐵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設計成下面的比較有創意的圖示,比傳統的鐵三角更加富有趣味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希望張S老師能夠成為開啟你化學學習之門的良師益友。殘酷的高考現實已經讓很多同學糾結的淚流滿面,年青的朋友們!不要再為舊的悲傷浪費新的眼淚,讓我們用今日的汗水來閃耀明日的輝煌。衷心祝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張S老師的引領下,化學成績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高考中考取自己心儀的大學。
【上一篇】
【下一篇】蘇x老師談學生學習中的幾個常見的問題